
南浔区医疗集团
湖州市南浔区风顺路99号
0572-3037076(门诊服务台)
313009
预防毒蕈中毒的“三不”原则
时间:24-07-04 来源/作者:公卫科
梅雨季,天气渐热,雨水增多,空气潮湿,正是各种野生菌的生长旺季,其中不乏毒蕈类。毒蕈,俗称毒蘑菇或毒菌,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。因此,提醒大家不要随意采摘和购买野生蘑菇,防止毒蕈中毒事件发生。预防毒蕈中毒的“三不”原则:面对野生菌,建议做到一律不采摘、一律不买卖、一律不食用。
1:一律不采摘
野生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,真假难辨。食物中的细菌病毒加热后会死亡,但野生菌的毒素经过加热、煮熟均无法消除。另外,无毒蘑菇和有毒蘑菇野外生长在一起,也可能沾染毒性。因此,不管是山上还是路边的野生蘑菇,大家不要因为好奇或是满足口腹之欲而采摘。 2:一律不买卖
禁止私自售卖野生蘑菇,绝对不要在路边摊贩处购买野生蘑菇。
3:一律不食用
家庭做菜,野生蘑菇不进厨房不上桌;集体野外聚餐,或者是在农家乐用餐,一定要问清蘑菇来源,切记不可食用野生蘑菇。另外,如果在路边发现野生蘑菇,可以将其破坏,以免其他人误采误食。
不同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,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。一般误食毒蘑菇后,短则10分钟,长则12小时内会出现恶心、头晕、呕吐或幻视或幻听等症状,请务必立即催吐、导泻,如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,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喉部,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,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,并拨打120,同时保留蘑菇样品或图片以供救治参考。